除了以琴會友,陳洪還開設古琴學習班,教青少年彈琴。 陳洪把廚房改造成造琴小作坊。 陳洪琴房陳列著自製及收藏的古琴。
  天河北一琴館位於20層高樓 館主陳洪在鬧市中以琴會友
  文/記者 王曉全 蟻暢
  圖/記者 蘇俊傑 實習生 林毅鴻
  “我喜歡自由、瀟灑、玩得高興。”陳洪熱愛古琴,他對古琴的態度也體現在生活之上,什麼都有點風情與講究。他在天河北的一座高樓上開了一座琴館“天河弦館”,取其意“天上銀河”。琴友們在20層樓高的琴館上可俯瞰天河區,焚香撫琴,確實別有風情。
  在天河區龍口西的車水馬龍之中,藏著一座適合玩賞風雅的幽靜小館。這座位於20層樓上的“天河弦館”,在過去幾年集納了四方琴友,在此品茶、弄香、玩琴。鬧市裡也有此生態,殊為難得。
  琴館:
  不求典雅奢華
  只求有情有趣
  4月2日下午,暴雨驟停,記者走入弦館,繞過屏風,牆面上掛著的一幅字十分醒目,上書“以琴會友”。字幅之下,是一張實木茶桌,桌上是竹編煙灰缸、竹編杯墊和一套茶具。長條坐凳制自樟木,琴桌則是桐木所制。
  弦館的傢具沒有既定風格,館主陳洪自稱其為“自然風格,山野之趣”,有點粗獷,有點講究,卻又沒有一個張揚的來頭。陳洪說,太過典雅的傢具,一來貴,二來嚴肅,感覺就不對味了。
  “我喜歡自由、瀟灑、玩得高興。”陳洪對古琴的態度也體現在生活之上,什麼都有點講究,但什麼都留點餘地,不會把它們做得那麼一本正經。
  “天河弦館”這個名字是陳洪的啟蒙老師所取,他說,這裡的天河並非天河區的天河,而是取“天上銀河”之意。記者透過20層高的玻璃窗,可俯瞰天河區,確似在天上。
  琴緣:錄音帶中琴音 引他以琴為業
  陳洪說,他第一次聽到古琴,是上世紀九十年代初,從一盤叫《中國古代十大名曲》的錄音帶里聽到的。陳洪用從這盤錄音帶中“聽到一種很美很美的音色”,其中的《漁樵問答》、《平沙落雁》令他百聽不厭。
  2000年,三十而立的陳洪接觸到第一個古琴圈子,他對古琴的悟性頗高,第一位古琴老師區君虹曾說:“你就像一塊大海綿,給你倒多少水,就能吸多少水。”
  此後,陳洪先後拜師嶺南好手陳磊、四川的寇文犀、廣陵的梅曰強、深圳的姚亮等人。如今的陳洪不僅以琴為樂,還以琴為業,一邊教學一邊斫制古琴。而且現在找他學琴的人也越來越多。
  斫琴:一張費時九月 古琴大師幫襯
  在斫琴這門功夫上,陳洪說在頭兩三年,嘗試製作的四五把琴全都失敗了。3年後他斫的琴終於可以用來彈奏,他至今還記得,第一把斫製成功的琴被廣州琴友買走,還是一位前輩。
  在賣出七八十張琴後,陳洪的琴迎來了一位尊貴的買家,那就是古琴大師姚亮。老師居然向後輩買古琴,這讓陳洪感到很高興。作為古琴大師,姚亮手上有大把的名家琴,選琴也很慎重。因此,陳洪起初還不相信姚亮真會選自己斫的琴。
  通常,製作一張琴要八九個月,其間會同時製作數把琴。現在,陳洪每年斫制20張古琴,其中有一半被琴友預訂。他從來沒為自己做的琴取過名字,只在琴腔里留下款號。“我不是這張琴的主人,大大咧咧地把名字刻在琴面不好,就像西裝袖口裡面的商標一樣,裡面留下款號足矣。”
  玩琴:點上一支檀香 泡上一壺好茶
  陳洪告訴記者,一般的古琴圈子,琴友聚會以演奏會和雅集的形式為主,演奏會是由古琴大師進行,規模大一些的雅集則是某特定圈子的人表演,聚上三五十個琴友參加。
  在“天河弦館”中以琴會友,是鬆散隨性的。在這裡,不經意間的一個電話,就來了一個琴友,陳洪覺得太單調了,就再叫上幾人。三五人、七八人聚在一起,自然少不了彈奏,看彼此的技藝有無進步。同時會在香爐上點一支檀香,若有人帶來好茶,就泡上一壺邊喝邊聊。這裡的琴友之會,氛圍不那麼拘束,一個人在那兒彈,其他人可以小聲說幾句話,還可以下下棋。這也是陳洪從古琴中悟出的生活美學。
  陳洪對古傢具也頗有研究,對茶道、書法等風雅之事也頗為喜愛。“哪怕我對它們瞭解不深入,但我感覺這是相通的。彈琴要焚香,但在旁邊放一桌麻將就不適合了。古琴是美的,薩克斯風也是美的,但放在一起並不相稱。”  (原標題:天河高樓上 斫木養琴心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js36jsmwx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