□本報記者 祖明遠
  在科技創新領域,中關村與科技城,一個是探路者,一個是後起之秀。10月17日,在中國兵工學會代表團與綿陽市軍民融合深度發展座談會上,兩者不期而遇,就科技創新話題展開了一場“村”與“城”的對話。
  談困惑:“城”“村”各有難處
  “我們面積大,幾百平方公里,但企業少啊,只有不到4000家。”面對遠道而來的中關村客人,綿陽市市長林書成袒露心跡。
  作為國內高新區的先驅,雖然北京中關村僅從一條街起家,但目前,整個園區的科技企業已經接近兩萬家,是綿陽科技城的五倍。
  如何培育和吸引更多的科技企業落戶,是綿陽當下亟待破解的一道難題。綿陽地處西部內陸,區位不占優勢,對高科技人才和企業的吸引力有限。“中關村也有難處啊。”面對綿陽羡慕的目光,熟悉中關村發展歷程的長城企業戰略研究所特聘顧問趙慕蘭說:“中關村空間有限,這是他們當前最大的難題。村小企業多,原來的中關村已經很難滿足企業發展。”儘管隨著京津冀一體化進程的推進,不少企業開始向相鄰地區轉移,但總體來看,企業的生產和市場空間都需要進一步拓展。
  話出路:“城”“村”攜手前進
  中關村發展空間不足,而綿陽有空間、有政策、有環境,能不能請中關村企業來科技城落戶?“5平方公里的‘科技城軍民融合創新驅動核心示範區啟動區’已破土動工,歡迎中關村企業來發展。”座談會上,林書成向中關村軍民融合企業代表發出邀請。
  北京昂林貿峰科技有限公司正好有籌建西南總部的打算,“綿陽值得我們好好考慮。”總經理朱星名在筆記本上記個不停。
  那科技城自身的難題如何破解呢?趙慕蘭給出建議,除了引入企業,更要加強企業的培養。“借鑒中關村的經驗,不妨給出政策,鼓勵高校、科研院所的研究人員創業。同時鼓勵創新文化,營造更好的軟環境。”
  在軍民融合創新發展方面,軍民融合(北京)裝備技術研究院總工程師王國禮認為,中關村的軍民融合基本上是採用政府主導下的發展模式,在發揮市場積極性方面是有差距的;綿陽的軍民融合發展應註重通過市場化模式創新發展。趙慕蘭建議,政府可以通過購買服務的方式,通過市場化模式運營軍民融合交易中心,通過網絡進行精細化對接服務,創造參與者共贏的環境和條件,這樣,才可能走出一條真正的軍民融合成功發展之路。
  (原標題:科技城對話中關村:發展之路怎麼走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js36jsmwx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